油菜所深入贵州各地开展油菜冻害恢复生产技术指导及“一促四防”工作
今年2月下旬贵州遭受第二轮大范围低温冻害天气,在1月低温凝冻天气基础上出现叠加影响,给我省高海拔、高纬度早熟油菜品种和处于开花授粉期油菜造成不同程度损失。为科学指导受影响区域开展油菜低温冻害后恢复生产,全力打好夏收粮油丰收第一仗夯实基础。2月28日-3月10日,由油菜所栽培研究室主任汤勇牵头组成的科技服务队深入贵阳、黔南、黔东南、铜仁、遵义、六盘水等油菜主产区重点县开展冻害调查研判并分类进行技术指导。
科技服务队经实地调研研判后指出,多轮低温冻害对我省部分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早熟油菜带来极为不利影响,严重的已达5级冻害,全田植株折断枯萎无法恢复,例如贵阳、黔南、黔东南、铜仁部分区域种植的早熟油菜品种。中熟、晚熟油菜发生冻害程度较轻,采取补救措施后多数可自行恢复,少数损失10%-20%。我省兴义、六盘水等区域虽处于高海拔地区,但纬度低,低温持续时间短,温度相对较高,受冻害影响不大。科技服务队根据走访区域冻害发生程度分类开展了技术指导。冻害发生后,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调研组将调研指导情况汇总后第一时间向院主要领导汇报,最后形成专报上报省农业主管领导,为贵州开展油菜冻害后恢复生产提供了灾后一线详实数据。
科技服务队对接农业农村部科技小分队联合出台技术措施,一是及时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预防冻害后软腐病、黑腐病等细菌性病害侵害,同时减少对根系生长活力影响,利于油菜快速恢复生长;二是有劳动力地方立即摘除受冻茎、薹、叶,阻止冻害扩面;三是养分调控、及时追施氮钾肥,亩施尿素3-5公斤,氯化钾2-3公斤,补充植株茎、薹、叶损伤后营养流失,促进腋芽和分枝萌发,降低损失;四是开展油菜“一促四防”工作,油菜受冻后易导致裂口损伤,硼吸收受阻,进一步发生“花而不实”和菌核病,及时开展油菜“一促四防”工作是关乎我省冻灾后保产、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措施;五是加强蚜虫及后期倒春寒、冰雹等不利因素监测和预报,密切注意各种灾害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接着科技小分队根据所党委决策,结合所重点项目实施为受冻灾影响相对较大的开阳、瓮安等10多个油菜重点生产县免费实施9000亩油菜“一促四防”统防统治工作,为冻害发生区域灾后快速恢复油菜生产提供了物资和技术保障。
下一步,油菜所科技服务队将联合农业农村部贵州油菜产业专家团组成贵州油菜科技服务小分队,在贵州油菜生产的关键节点持续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指导落实关键技术落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保障油料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一是,根据贵州今年多轮冻害发生特点,均是从20℃以上高温急剧下降到0℃以下,且冻害后温度回升较快极易造成菌核病和蚜虫提前加重发生,目前已呈上升趋势,提前防治菌核病及蚜虫开展油菜“一促四防”工作是当前贵州油菜生产的重中之重。二是,从今年贵州冻害损失程度研判,高海拔、高纬度常年易受冻害区域,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品种种植管理和合理布局,抗冻性较差的早熟油菜品种慎重种植。